0373-2852361 xxlyw@163.com

卫辉“桃经济”铺就乡村振兴路

发布时间:2024-08-13 浏览:872次

  暑气蒸腾。8月9日,走进位于卫辉市城郊乡毛楼村的卫城种植专业合作社,工人正在分拣、称重、装箱,一片忙碌景象......来自江苏徐州的客商说:“这儿的桃子品质好,我专门来这里拉货,这次定购了20万斤水蜜桃。”

  该合作社负责人程超3年前离开部队后就回到家乡开始种桃,种田“一把好手”、种桃却是个“小白”的他一下子包了1200多亩果园,底气何在?“县里帮我们联系优质种苗,找专家手把手培训,技术上没有后顾之忧。”程超说,今年桃树第一年挂果,销量不错,只要品质好,不愁卖不出去。

  眼下,卫辉市的桃子处于收获期,依托该市桃子“名特优新”农产品的金字招牌,引进新品种、应用新技术,致力发展优质桃、高端桃,通过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等形式,打造“果之首、桃之都”的品牌形象,以“桃经济”铺就乡村振兴路。

  不久前,在第五届“桃王”争霸赛上,庞寨乡柳毅家庭农场的“中油蟠9号”获得金奖,成为“桃王”。当日下午,记者见到该农场负责人陈彦苓时,他刚刚从郑州培训回来,培训内容是桃子新优品种与现代栽培技术。从2014年至今,陈彦苓种了10年桃,荣誉拿了不少,“越拿奖越不敢放松学习”,陈彦苓提前了解桃子新品种信息,不断提升桃子品质,更多掌握绿色无公害技术。

  另一个“桃王”孔凡波对此也很认同。种桃4年,顿坊店乡吉营村的瑞熠家庭农场负责人孔凡波连获3届“桃王”。从对种桃一无所知,到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桃能手,孔凡波将其归功于学习,“只要县里组织培训,我一定去,不光我去,还得让工人也去听,按照专家的指导一步步做,准错不了。”

  “桃王”之所以成为“桃王”,得益于“科技兴桃”战略。为推进桃产业发展,卫辉市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合作,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引进专家团队入驻,为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在孙杏村镇建设占地100亩的果树研究基地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。每月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会,指导桃农科学管理、规范生产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,目前,已培训农业技术带头人750人。

  晨曦微露,卫辉市开拓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的交易市场人流涌动,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,好不热闹。每每看到这一幕,合作社负责人、后河镇杨庄村村民杨林备感欣喜,“旺季时,这个市场每天桃的交易量就有40万斤”。

  杨庄村村民世代种桃,这里的桃子以新品多、村民技术好而闻名。现在,合作社解决了桃子的销售问题,政府补贴建设的冷库可以为鲜桃提供保鲜服务。“一亩果,十亩田,一亩桃树能挣万把块钱,村民咋会不积极?”今年,合作社还和胖东来商场签定合作协议。“我们还准备发展研学游,让村民的日子更富裕。”杨林谋划着。

  卫辉市省级桃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,总投资6225.6万元,涉及14个项目。目前,桃产品追溯点、桃果全自动分拣设备、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。同时,在桃树种植密集区形成大型果业交易市场2个,配套100吨冷库6座。发展“企业+合作社+种桃农户”的合作制、订单农业等联结方式,探索构建“大园区+小庭园”“大产业+小业主”等产业化联合体,促进种桃农户与大市场、桃产业发展有机衔接。

  百亩桃林郁郁葱葱,树下放养的鸡、鹅悠闲踱步,游客在山上玩累了,直接回到山下的民宿休息。在卫辉市大山深处,返乡创业青年任瑞保打造了一处别样的“世外桃源”。任瑞保的300余亩果园地处山区,桃子用山泉水灌溉,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络下,他的果园吸引了京东客商的关注,“京东负责人考察后,一次性订购了10万斤蟠桃”。

  目前,卫辉全市桃树种植总面积3.6万余亩,覆盖人口约20万人,总产值15亿元,桃农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约2万元。桃子品种达100余种,成熟期从5月至11月皆有鲜桃上市,初步形成了种植规模化、生产标准化、经营集约化、产业融合化的良好局面。

  坐在办公室,孔凡波轻点鼠标,追溯系统显示出桃园的实时画面,哪棵桃树有病虫害,下雨天哪个地方有积水,一目了然;掏出手机,打开智能控制系统,冷库温度监测清晰可见。4年前,面对数百亩桃园被洪水浸泡,陈彦苓没有被击垮,“东山再起”奔向新高地。对于未来发展,两个“桃王”信心十足,他们携手奋斗着、憧憬着。(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吕晓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