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已初夏,长城内外,大江南北,一派生机盎然。我国全面推行林长制已两年,进展如何?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提升完善?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林长制效果显现
“目前,以林长制为统领的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,全面推行林长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”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林长制论坛上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如是说。
以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位的江西省为例,2016年,江西省抚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“山长制”,随后九江市武宁县推行林长制。2018年7月份,江西全省全面部署推行林长制,是全国最早推行林长制的省份之一。
据悉,江西省委书记、省长分别担任省级总林长、副总林长,每年召开省级总林长会议,签发总林长令。省、市、县三级设立总林长和副总林长,分别由同级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;分片区设立林长,由同级相关负责同志担任。
乡级设立林长和副林长,林长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,第一副林长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。村级设立林长和副林长,分别由村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担任。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林长责任区域分别以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、行政村(社区)、山头地块为单位划分。各级林长负责各自责任区域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任务,下级林长对上级林长负责,上级林长对下级林长实行指导、监督和考核。
江西省林业局资源处科长李卫峰透露,截至目前,全省共有省级林长9人、市级林长92人、县级林长1194人、乡级林长13373人、村级林长27113人。全省林区实行全覆盖网格管理,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网格化全覆盖。以村级林长、基层监管员、专职护林员为主体,组建“一长两员”林业资源源头管理队伍。按照一名村级林长、一名基层监管员负责若干管护网格,一名专职护林员对应一个管护网格的原则,构建覆盖全域、边界清晰的“一长两员”源头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。
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,江西林长制实现由“全面建立”向“全面见效”转变,切实以“林长制”促进了“林长治”。据统计,2022年,江西省签发总林长令291次,各级林长开展巡林5581人次,全省市县两级林长协调解决林业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602个。国家林草局下发的卫星遥感判读结果显示,2022年,江西省林业资源违法问题数相比2018年下降66.8%,违法面积下降81.9%。
“林长制如期全面实现建设目标,形成了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,全国各级林长近120万名,党委领导、党政同责、属地负责、协同配合、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。各地推出了省级林长制条例、林长+、林长巡林等一批新制度。各地以林长制会议签发总林长令层层压实责任,山有人管,林有人护,责有人担,实现了林业管理的重大突破。”关志鸥说,2022年全国违法林地面积、违法采集林木蓄积实现同比双下降,有害发生面积也进一步下降,森林火灾发生和受害率居历史低位。
科学整合细碎林权
“长期以来,我国森林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,表现为森林所有权细碎化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说,全国有1亿本林权证,涉及1亿林农,平均面积2.7亩;森林景观破碎化,全国超过30%的森林连续分布面积不足10公顷;在森林治理上,政府、社区、市场之间仍存在许多堵点和痛点,呈现出治理破碎化的问题。全面推行林长制后,通过提升林长制效能,可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。
森林破碎化是表象上景观的破碎化和内核中产权细碎化、治理破碎化融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性概念。之前大片的、连续的森林被转化成更小、更孤立的碎片,使森林从单一、均质和连续的整体逐渐转变为复杂、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。森林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森林的组成、形状、大小等发生剧烈变化,森林斑块数量增加、平均斑块面积减小、趋于不规则,景观异质性增加,生态系统各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度减少,形成森林岛屿。
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,是全球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生态议题。刘金龙表示,西欧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森林,都曾遭受严重的破坏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森林面积恢复以后,这些国家把森林质量的改善,尤其是克服森林破碎化作为优先的政策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。欧洲和北美提出近自然森林经营、森林景观恢复、森林治理、生态系统管理等森林经营的思想或理论。韩国的森林文化运动、日本的里山倡议尝试实现对破碎化森林的系统综合管理。欧洲各国为缓解产权破碎化,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有限制购买或出售森林、限制继承人分割土地、实行土地整合项目、建立大面积的共有森林。
刘金龙建议,各级林长应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觉意识,依照全局性、整体性、系统性的原则,统筹各方资源,协调多方力量,加强部门合作,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化解因素,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,找出化解森林破碎化的具体方案。可试点探索类似于基本农田的基本森林保护制度、集体林共管制度、森林托管制度,建立森林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体系。
健全长效管理机制
“林长制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现代化管理措施。全国全面建立林长制目标如期实现,标志着林长制工作由全面建立,迈入推深做实的新征程,林长制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。
尹伟伦认为,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、沙化土地治理面积、林地保有量、森林保有量、湿地保护率等重要生态指标,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,也是生态保护发展的重要标志。各级林长要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目标。要聚焦重点、精准发力,以科学开展国土绿化、强化资源保护管理、高质量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效保护、严格火灾病虫害防控等工作为重点,抓重点、解难点、疏堵点、树亮点,以科技赋能推动新时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林长制是制度的创新地、政策的试验田、经验的加工厂。林长制的改革仍然在路上,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。”关志鸥说。
关志鸥认为,要扭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,着力在制度丰富、运用、执行、转化上下功夫,健全林长制的长效管理机制,以制促治。要聚焦责任落实这一核心,做深长与责这两个字的文章,推动林长抓总,强化网格化管理,把我国120万名各级林长的责任落地落实,特别是要在守住林地、草地、湿地方面敢于亮剑。要用好督查考核这一抓手,进一步完善督查、考核、激励评价体系,科学组织督查考核,强化结果的运用。要瞄准基层基础这一关键,加强林长办、林业站、护林员的一体化建设,强化源头治理,解决好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(黄俊毅)